《中国产经新闻》对集团公司转型发展进行报道

山东鲁泰控股集团 管理员 2017/08/28

改革激活力创新促发展

——山东鲁泰控股集团转型发展纪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夺取了新的伟大胜利。 
  过去的5年,中国道路越走越宽阔;过去的5年,中国故事越讲越精彩。这是意义深远的5年,是决定未来的5年,是砥砺奋进的5年。 
  山东鲁泰控股集团和全国一样,形势大好。5年来,鲁泰控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落实"一体两翼、循环发展"的发展战略,依靠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培育形成了"煤炭、盐化工、电商物流、托管服务"四大板块竞相发展、相互支撑、协调并进的产业格局,全力建设"绿色、创新、卓越、幸福"的新鲁泰,使其成为绿色发展的践行者、轻资产运营的示范者、新兴产业的引领者和循环经济的排头兵,共同描绘了一幅恢弘壮阔的"鲁泰"画卷! 
  从今天起,本报开设"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山东鲁泰控股集团特别报道"专栏,陆续报道"鲁泰经验",讲述"鲁泰故事",解读"鲁泰秘籍",展示"鲁泰风采"。
  在供给侧改革引领的新一轮转型升级下,山东各地都在奏响新旧动能转换的"变奏曲"。如何推动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各个企业都在探索、在破题、在发展。 
  山东鲁泰控股集团是一家集煤炭、岩盐、化工、电力、建材、电商物流、管理输出、资源开发于一体的国有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2012年以来,该集团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转型发展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按照"一体两翼,循环发展"战略,以煤基、盐基为两翼,积极打造循环经济产业体,形成了"煤炭、盐化工、电商物流、托管服务"四大产业板块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从单一的煤炭主业培育形成了"煤炭、盐化工、电商物流、托管服务"四大产业板块,走出了一条具有鲁泰控股集团自身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成为东部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典型代表。 
  改革"铺路"  激活内动力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力推进人事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解决企业干部能上能下、人浮于事、效率不高的问题,实现了机构精简、队伍精干、工作高效。
  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2015年上半年实施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以经营目标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竞聘经营机制,对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企业领导班子定员进行了顶层设计,集团公司和各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全面实行聘任制、任期制,打破职务终身制,解决了企业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通过这次改革,共精简合并机构56个,减少企业班子成员6人,中层管理人员降级使用51人、精减104人,基层管理人员减少203人,年节约人工成本680万元。压减管理层级,对鲁泰化学、金威热电和金威水泥三个公司实行直接管理,构建组织扁平、机构精简、运行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积极推行任期交流和双向挂职锻炼,去年对集团10名外派企业财务、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了交流,19名集团机关和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双向挂职锻炼,对部分企业营销、计量、化验、仓储等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轮岗,提升了企业内在活力。 
  推行薪酬分配改革,建立工资效益联动机制。加大工资总额与经营业绩挂钩比例,经济效益与工资总额100%挂钩,建立了"效益升工资升、效益降工资降"的工资效益联动机制和"员工收入随着岗位变"的分配机制。坚持工资向一线倾斜,保一线员工收入,工资发放基本稳定,管理人员收入降幅超过一线员工收入降幅,一线员工收入占比同比增长11.32%。 
  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对接资本市场。为落实《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市国资委和信达公司达成了推进鲁泰控股集团市场化债转股和股改上市的共识。目前,集团公司委托中介机构完成了尽职调查,提出了市场化债转股和股改上市的初步方案。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合军介绍,"实现企业上市后,鲁泰控股集团可以拓宽融资渠道,从资本市场直接募集低成本资金,产生资本、技术、管理的集聚效应,增加鲁泰控股集团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推动集团快速成长壮大,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新"领路"  增强管控力 
  坚持以市场机制倒逼经营机制转换、以市场化手段推动管理升级、以分配变革挖掘创效潜力,实施流程再造,提升管控效能。 
  创新"33320"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生产持续稳定。鲁泰控股集团始终秉承"安全发展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不消灭事故,事故就消灭企业"、"安全是最大效益"的理念,不断创新安全管理,在总结长期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了"33320"安全管理模式。"33320"安全管理模式的主要内涵就是通过全面实施"三预"(预想、预判、预干)、"三严"(严查、严惩、严控)、"三重"(重树、重奖、重用)管理法,构建正负"双向激励"机制和精准培训机制,最终实现安全零事故,企业长治久安。随着"33320"安全管理模式的深入实践,鲁泰控股集团已建立起上下统一、通畅协调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得到落实,安全管控的能力大幅提升。集团公司所属鹿洼煤矿实现安全生产17周年,连续14年被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评为"煤矿安全与职业卫生评估A级矿井",通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一级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验收,成为济宁市首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安全生产工作走在了全国煤矿企业的前列;集团公司在陕西和宁夏托管的五对矿井,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为集团公司树立了良好形象,提高了企业的社会美誉度。"33320"安全管理模式被山东省煤炭行业协会评为"2016年全省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并在全省煤炭行业予以推广。 
  创新集团管控体系,实现集团化经营运作。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按照集权、分权"管控适度"及"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上下两个积极性,积极构建母、子(分)公司"四个中心"、"两个统一"和"两个统筹"的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一套科学的高度统一和统筹监管相结合的管控体系。制定完善各类制度78个,形成了一套符合企业发展且具有特色的管控体系。实施了"六全"管理,即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全面对标管理、全员业绩考核、全面内部市场化管理。其中,在财务管理上,坚持全面预算管理,实行统一制度、统一人员、统一资金、分级核算"三统一分"的管控模式。在产品运销管理上,实施"统一市场、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统一人员管理"的"四统一"营销管理模式。在物资采购上,推行物资集中管控,实行"统一供应商准入、统一招标采购、统管通用物资统一采购"的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模式。通过加强内控管理,企业经营机制更加科学高效,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综合绩效明显改善,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今年上半年,鲁泰控股集团整体实现销售收入20.11亿元,同比增长64.6%;实现利润2.36亿元,同比增长16.4倍;实现利税4.15亿元,同比增长2.45倍。 
  推行内部市场化,实现降本增效。把推进内部市场化管理作为深化改革的有效利器、提质增效的重要推手、度危求进的重要举措,用市场化管理传导市场压力、挖掘内部潜力、激活内生动力、增强企业活力,切实提升了集团经营管理水平。李合军介绍:"推行内部市场化,目的就是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通过流程再造,激发活力、降本增效、提升管理水平。"在内部市场化建设过程中,集团公司把创新作为工作的关键点展开工作。他们制定了交易平台管理办法,搭建目标管理、人力资源、设备租赁、工程承包、后勤管理、物资交易六大内部交易平台,实现各种资源在集团各企业之间的合理配置,达到增收节支目的,实现资产有效增值。在内部市场化模式上,构建了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区队(车间)、班组、岗位五级内部市场主体。通过内部市场化考核结算管理,形成了内部市场化市场客体。创建了管理"细化、量化、流程化"三步落地工作模式,将内部市场化考核结算管理打造成了可以灵活实现各类管理意向的平台。增设考核计分体系、构建"限额-实际消耗=考核收入"结算模型。集团下属企业,如太平煤矿、鹿洼煤矿都同时建立了价格和考核计分两套考核结算体系,分别对各自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成果进行考核收购。目前,集团内部的煤炭、化工、热电等企业内部市场化正高效运行,已提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基于全面考核、全面收购的内部市场化考核结算管理模式,该模式具有控得住、激得活、可调整、能变更的特点。内部市场化管理使鲁泰控股集团实现了职工向"市场人"转变,单位向市场主体转变,观念向质量和成本转变。企业内部各种资源得到了充分的激活和科学的利用,发挥了巨大的价值潜力,内部市场化管理效果显著。 
  转型"拓路"  培育新动能 
  在供给侧改革引领的新一轮转型升级下,鲁泰控股集团审时度势,果断摒弃传统的高投入、高负债、低效益的发展模式,推动企业向质量效益型、内涵发展型、创新驱动型转变,奏响新旧动能转换的"变奏曲"。 
  坚持轻资产运营,开展托管服务。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充分发挥集团公司技术管理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在陕蒙地区开展托管服务,分流富余人员,将企业"人员多、负担重"的劣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创新盈利模式,提升企业创效能力。自2013年11月以来,先后在山东、陕西、宁夏等地托管7座煤矿。 
  2013年以来,托管煤矿累计生产煤炭600余万吨,共分流人员800余人,节约人工成本近亿元,已累计实现利润4600多万元。对于"轻资产运营"模式,济宁市领导指出"鲁泰控股集团成功拓展外包服务,实现了由输出煤炭产品到输出技术、管理与服务的转变,这是典型的商业模式创新。" 
  针对下一步托管服务,李合军强调,"要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在陕宁地区的品牌优势,持续扩大轻资产运营的区域和范围,以新模式增添发展新活力,要在现有托管模式的基础上,向取得长期或永久托管权、合资合作方向发展,积极打造陕宁煤炭生产基地。" 
  坚持互联网思维,发展电商物流业。李合军认为:"我们必须树立互联网思维,立足企业实际,创新运用‘互联网+’模式"。近年来,鲁泰控股集团对接"互联网+",积极发展电商物流业。今年以来,电商物流积极创新商业模式,贸易规模扩大3.9亿元;对接"一带一路",拓展国际贸易,与埃及MIMCO公司达成了PVC业务合作协议;开展供应链增值服务,与内蒙古白雁湖公司达成了电石供应链外包服务协议;培育"小微创客"盈利模式,打造具有鲁泰控股特色的小微创客孵化平台,组建4个创客团队,实现销售收入793.3万元;拓展电商平台业务范围,成功托管海南亿亩田和中兖矿业电子商务项目;开展互联网金融服务,今年上半年完成供应链保理业务572.35万元。 
  坚持创新驱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集团公司在"十三五"期间,坚持科技兴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16年4月8日与济宁利特纳米有限公司签订石墨烯改性高分子材料项目合作协议。2016年11月5日,全国首家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中心在山东鲁泰控股集团建成启用。 
  该中心聘请两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十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组建了研发团队。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济南大学、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在石墨烯改性高分子材料、智能材料、氯乙烯合成非汞催化剂制备及氯乙烯生产新工艺开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研发中心所研发的新型PVC树脂基导电复合材料,导电性能满足电磁屏蔽EP-2级材料要求,可广泛应用于电子、集成电路包装和电磁波屏蔽等领域,并与海尔集团、中国铁路通讯信号集团达成了工业化生产的合作意向;今年3月15日,PVC防静电管材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被列为2017年第一批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实施后将形成自主设计、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 
  为推进产业融合,实现优势互补,7月27日,该集团与中国信达、济宁利特纳米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借助济宁市的地域、政策、产业等优势,充分发挥三方各自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机构和优秀创业人才,推动济宁市石墨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着力打造集科研、转化、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石墨烯产业集群,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文化"引路"  提升软实力 
  企业发展,文化领先。鲁泰控股认真挖掘近几年改革发展历程中形成和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底蕴,全面总结鲁泰控股因德而生,缘德而兴的发展史,根据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入挖掘和阐发"鲁"、"泰"文化元素,在"弘扬齐鲁文化、传承泰山精神",全面展现集团改革发展历程与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集团公司特色的"德兴"文化体系。经公开征求意见、党政联席会研究通过,正式在全集团推广实施。 
  为使"德兴"文化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实化于效,真正成为广大员工的共同价值追求,鲁泰控股先后编印6000本《(大中国区)员工手册》,拍摄了集团形象宣传片,建立了"德兴"文化长廊,《鲁泰集团报》出版专刊,微信公众号、网站开辟专栏,对"德兴"文化体系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内涵释义进行全面阐释。邀请专业机构,连续举办6期(大中国区)宣贯培训,培训人数达到300多人。先后举办"颂歌献给党,凝聚正能量"大合唱、"永远跟党走、建功新鲁泰"庆祝建党95周年文艺汇演、"喜迎十九大、共创新未来"庆祝建党96周年"德兴"文化成果展演、首届职工运动会、三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参加了济宁市国资委系统歌咏比赛,获得了金奖第一名的好成绩;组织300余人分5批到陕西鲁泰、宁夏鲁泰观摩集团转型发展成果,使集团公司干部职工在严峻的市场境况下,压力得到传递,困难得到理解,意志得到磨练,队伍得到锤炼,形成了和衷共济、共克时艰、共谋发展的正能量。集团公司荣获"2016年度山东省(大中国区)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扬帆举棹正劲时,乘势开拓谱新篇。李合军表示,鲁泰控股集团将不断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坚定改革创新的信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彰显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大显身手,大展作为,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张敬民  王来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