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合军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和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调研考察学习

山东鲁泰控股集团 管理员 2016/12/25

12月22日,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合军一行前往上海交通大学和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考察调研学习。山东大学教授、利特纳米公司董事长侯士峰、赛伯乐投资集团合伙人艾斌,集团公司副总会计师王亚平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

李合军一行先后深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听取有关情况介绍,详细参观了解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关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情况,对上海交通大学在新材料科技研发方面给予高度评价,并就下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资协行业技术中心主任万锕俊对李合军一行到上海交通大学调研指导工作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发展历程、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主要应用成果、未来发展规划等。

万锕俊指出,上海交通大学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3月,是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组建、上海交通大学承建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中心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镁合金材料研发基地,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大最先进的镁合金研究团队之一。中心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高性能镁合金材料、镁合金液态成型技术、镁合金固态成型技术、镁合金净化技术、镁合金表面处理技术、镁基生物材料、镁基能源材料等七个主要研究领域。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万锕俊指出,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3年10月批准成立的,专门从事纳米技术研发、工程化应用、技术集成和成果推广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心以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于纳米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平台,致力于纳米技术在环境治理、功能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与开发,通过自主研发、产学研联合、引进吸收等多种模式,研究开发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所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实现科研成果放大以及产业化,搭建产业与科研之间的"桥梁"。集中上海乃至全国在纳米技术开发领域的优势力量,围绕具有明确市场需求的技术与产品,开展研发与成果推广,促进我国纳米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发展高科技产业,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调研中,李合军介绍了鲁泰控股集团近年来转型发展的情况,特别是近年来集团在对接高新技术以及研发新材料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并希望能与上海交通大学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方式,切实发挥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的积极作用。李合军对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双方开展合作提出建议:一是依托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及人才优势,在鲁泰控股集团建立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二是充分发挥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先优势,重点加强与鲁泰控股星空在线手机版关联度大、可有效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和先进成果的梳理筛选,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快速推进项目产业化落地;三是在鲁泰控股集团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中心平台建设方面,加强与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科研机构的沟通合作,充分发挥上海交通大学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支撑产业发展的功能;四是推动建立鲁泰控股集团与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协同合作和联合创新,结合鲁泰控股集团化工产品,促进纳米科技成果批量转化,提升鲁泰控股集团纳米产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据悉,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0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最早建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校之一。20世纪50年代,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系由周志宏院士创办。1997年由材料科学系和材料工程系合并组成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3年"材料科学及工程"一级学科排名评估中,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科被评为全国第一。材料学科连续多年入围ESI世界前1‰学科。学院拥有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一个,下设三个二级学科: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物理与化学。建成了4个国家级科研基地,5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总数达300人规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专任教师及研究人员中85%以上具有海外学历或进修经历,上海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坚持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研究并行发展,一方面面向学科世界发展前沿,抢占学科制高点,布局生物医用、能源、电子材料等新方向,争取在世界材料科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以航空、航天、海洋船舶、核电等国家重大工程技术需求为研究导向,攻关重大工程技术瓶颈,为国家发展作支撑。

TOP